PROFESSIONAL CAR RENTAL SERVICE PROVIDER
在春节前期,飞机、火车、客车票不好买,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租车返乡。记者近期调查发现,不少人都有租车被“碰瓷”“宰客”的经历,因为合同规定模糊、监管空白等问题,出现纠纷时却只能自己“糟心”。春节租车回家,一定要当心留神,监管部门也应及时出手,把行业的“坑”填
下面几点就是最容易被坑的环节:
押金——车退了押金退不了。按照租车行业的通行“规矩”,租车公司在消费者还车后,可暂扣押金一个月,待结算完所有违章等事项后再退还押金。但一些公司良莠不齐,车退了押金没了。贵州省贵阳市有消费者反映,还车很顺利,可在等待退押金过程中,经营商关机、关门玩“人间蒸发”,5000元押金一直退不回。
保险——买了保险保不了。还有不少消费者反映,在租车时强制必须买交强险,但很多公司设置了霸王条款,出事了还得自己全掏腰包。一些租车公司会卖金额更高的“全险”,号称出事故“全包”,但合同中又设置了例外条款,不少项目也难以赔付。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介绍,有的汽车租赁公司甚至故意隐瞒承保范围,导致承租人在索赔时发现保险内容与汽车租赁公司官网公布的不符。
违章——还能“买分私了”。北京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,他去年10月在神州租车西安北店租车开去甘肃。此后神州租车告知其在甘肃违章:超速50%,依交规要罚200元扣6分。而当地神州租车还“贴心”服务:400块钱一分就能从公司“买分”,如果嫌贵“还可再商量”。消费者自己向违章发生地区交管局查询,得到的答复竟然是:没有查询到违章信息记录。
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汽车租赁行业如何监管存在诸多空白,国家尚未出台汽车租赁的相关法律法规,基层执法也缺乏可参照的上位法。
内蒙古赤峰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曹文科介绍,2017年,当时的交通运输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《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但在实际应用中,部委的“指导意见”并不能作为执法依据使用,监管工作难以正常开展。
“租车公司虚开发票找税务局,无证经营找工商局,无资质找运管部门,没年检没保险找交警……”一位基层干部表示,这种分段管理很容易造成“踢皮球”现象。
野蛮生长不仅伤害了消费者,也伤害了一些租车公司。地方交通管理部门介绍,有人租车后,将租来的汽车抵押给其他人,导致经营商利益受损;有人租车后,发生严重事故一走了之,最终几千元押金难以抵扣事故损失。
与国外相比,中国汽车租赁行业仍然处于起步发展阶段,市场潜力巨大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等业内专家建议,及早出台汽车租赁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,使这一领域有人管、管得了,也可探索行业自律,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限制不法租赁公司开展汽车租赁经营服务。